0.2 mm 可溶透明質酸微針滾輪
🔍 診所 vs 居家
-
診所級:針長 0.5–2 mm,要敷麻、可能微出血,單次上千港元,術後還要修復 1–2 天。
-
居家版:針長 0.2 mm,近乎無痛,潔面後即可操作,零修復期。
對比巨頭居家微針產品:
-
資生堂 MicroClick —— 0.02 mm/18 針一次性,1.4 ml 香港約 HK$2,280。
-
蘭蔻 Nano Booster —— 0.08 mm/400 針晶片,主機約 HK$2,500。
肌我 0.2 mm 可溶透明質酸微針滾輪
-
台灣醫療級製程,1 盒 4 個替換頭可用 1-2 個月。
-
針體於較深表皮層溶解,活性直送吸收帶,無金屬敏感。
-
表面張力測試:吸收力顯著提升;骨位與頸部微紅 15 分鐘即退。
-
半面實測:做一次毛孔輪廓改善有感。配肌我含人型膠原的修復噴霧,復刻「嬰兒水光」。
巨頭級技術原價 HK$533 → 團購價 HK$400!
每1-2週使用一次,流程:
-
徹底清潔並擦乾肌膚
-
打開微針滾輪包裝
-
將滾輪安裝在手柄上
-
在臉部需要加強的區域來回滾動
-
均勻塗抹精華於全臉
-
再次使用滾輪,幫助精華吸收
-
完成後依序進行後續保養程序
Package: Roller 4EA, Handle × 1EA
Shelf Life : 3 years when unopened.
Ingredients: Hyaluronic Acid, Maltodextrin, Propanediol, Sodium Benzoate, Allantoin, Polysorbate 20, Water
– 常見問題 Q&A
Q1|為什麼要用透明質酸 (HA) 做針?
-
HA 天生存在皮膚基質,生物相容性高,不必擔心金屬過敏或矽碎屑殘留。
-
溶解後形成「保水凝膠」,順手把小分子活性一起帶入表皮較深層。
-
可降解,無銳器垃圾;對敏弱肌更友善。
Q2|0.2 mm 跟 0.02–0.08 mm、0.5 mm 有什麼差別?
-
0.02–0.08 mm:僅穿過角質層,導入淺、見效慢但痛感最低。
-
0.2 mm:直達表皮棘細胞層,可觸發輕微修復反應,幾乎無痛、不出血。
-
0.5 mm↑(診所級):進入真皮乳突層,刺激膠原增生最強,但需麻藥與專業消毒。
→ 想在家安全做到「有感升級」,0.2 mm 最平衡。
Q3|可溶微針 vs 硬式奈米晶片,安全性誰更高?
-
可溶針 一次性 → 溶掉即失去尖端,交叉感染機率≈0。
-
硬式奈米晶片需用酒精或 UV 消毒,家用很難 100 % 清洗死角。
-
滾輪設計還能減少「單點重複壓迫」,泛紅更快退。
Q4|多久用一次最合適?
-
建議 每週 1 次,1 個月為一療程(套裝 4 個頭剛好)。
-
敏感肌初期可先 減半用量:每 2 週 1 次,無不適再加量。
Q5|用完要配什麼保養?
-
第一層:無酒精、無香料的舒緩噴霧或修復精華(如肌我修復噴霧含嬰兒蛋白)。
-
第二層:修復面霜。
-
前後2天避免:高濃度酸類、含酒精化妝水與高溫曝曬。
Q6|敏感肌/痘痘肌可以用嗎?
-
想像做重量訓練:健康肌膚=訓練前肌肉已無明顯拉傷,微針就像給肌膚做「低負荷多次數」的刺激;針尖造成極細微的「肌纖維裂縫」,身體啟動修復機制,輸送膠原蛋白與生長因子,最終讓「肌肉」——亦即角質-真皮結構——變得更厚實、平滑。
-
紅腫爆發期=肌肉正在急性發炎:此時硬拉重訓,只會擴大撕裂面,恢復期拉長,甚至留下傷痕。同理,皮膚正處於活躍炎症時進行微針,屏障負荷過高,容易導致更嚴重脫屑或二次感染。
-
建議:
-
先讓炎症穩定(如痘痘收乾、泛紅減退一些)——就像先讓肌肉休息到不疼痛。
-
微針後立即補「營養」:上層舒緩噴霧與修復精華 = 高蛋白 + 氨基酸補給,促進「超額回復」。
-
每 1-2 週 1 次,讓肌膚有足夠「恢復日」。
-
Q7|一個替換頭可以重複使用嗎?
-
一次性:針體由透明質酸製成,滾動時已部分溶入皮膚並失去尖端結構。
-
再用既無穿透力,也難以完全消毒,易帶入細菌;為安全與效果,用一次即棄。
Q8|面上有疣,用微針會傳染嗎?
-
疣由 病毒 引起;若微針 直接滾過疣體,病毒可透過新開的小通道擴散至鄰近健康皮膚。
-
想安全使用,請 先處理或遮避疣體,再進行微針護理。
行動指南
-
單顆疣:先以醫用膠布/水膠貼(例如暗瘡貼)遮住疣,滾輪時避開該點,其餘部位照常。
-
多顆疣/易擴散體質(如扁平疣):建議先由皮膚科治療(冷凍、點酸等)並完全癒合,再考慮微針。
-
術後 24 h:保持臉部清潔,避免頻繁觸碰,以防病毒或細菌逆滲入微孔。